合同文本及相关协议:获取完整合同文本,包括主合同及补充协议、变更协议等。合同中条款是判断双方权利义务的核心,如标的条款明确交易对象,价格条款确定金额,履行期限、地点、方式条款规定合同履行细节。仔细审查合同是否存在漏洞、歧义,格式条款是否合理。同时,关注合同签订时间、签订主体,判断合同效力及主体适格性。
合同履行情况记录:收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类证据,如货物交付凭证(送货单、签收单)、服务完成确认书,证明合同一方已履行义务。付款凭证(转账记录、收据、发票)用于确定款项支付情况,判断是否存在拖欠。双方往来函件、电子邮件、微信聊天记录,能反映在合同履行中对问题的沟通、协商过程,可能涉及对合同条款变更、履行情况确认等重要信息。若有会议纪要,记录会议讨论内容、决议事项,明确双方对合同履行的态度和约定。
违约情况及损失证据:若主张对方违约,需详细记录违约事实,如交货延迟天数、交付货物质量不合格情况描述等。收集因对方违约造成损失的证据,直接损失如因货物延迟交付导致生产停滞产生的误工损失,需提供工资支付记录、生产停滞相关证明;间接损失如因服务未达标导致商业机会丧失,需提供相关商业合作意向书、市场分析报告等,证明损失与违约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及损失金额估算依据。
合同背景及目的说明:了解合同签订背景,如双方因何商业契机签订合同,市场环境因素等,有助于理解合同条款制定初衷。明确合同目的,是为获取特定货物、接受特定服务,还是实现某种商业目标,当合同条款解释存在争议时,合同目的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。例如,在技术服务合同中,若对服务效果标准有争议,可依据合同签订时期望达到的技术改进目标来判断服务是否达标。
其他关联文件及信息:收集与合同相关的资质证明文件,如合同涉及特定行业资质要求,一方需提供相应资质证书,证明其具备履行合同能力。若合同有担保人,获取担保合同、担保人身份证明及担保资质文件。此外,了解行业惯例、交易习惯,在某些合同纠纷中,行业惯例可用于补充解释合同条款,确定双方权利义务范围。例如,在建筑工程合同中,关于工程进度款支付时间,行业内可能存在通用计算方式和支付节点惯例。